“现在不仅陶瓷厂在洗牌,供应商也在洗牌。”2023年,不少陶瓷原材料供应商介绍,陶瓷厂的开窑率不高,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同步减少。有供应商甚至表示,与去年相比,今年的出货量减少了50%,并且收款周期越拉越长。
还有行业人士表示,近几年陶瓷行业产品及工艺均缺乏创新,并遭遇明显的瓶颈,上游陶机装备与原辅材料企业只能在传统市场激烈厮杀、相互内卷,各个领域的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,有的领域慢慢地只剩下几家“巨头”,一大批缺乏竞争力的机械装备、化工原材料供应商被淘汰出局。
“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,没有成本优势、技术优势,就意味着失去竞争力。”有供应商分析认为,现在整个上游市场都在萎缩,一方面供应商要有拿得出手的主打产品,另一方面还要有成本优势。“以前大环境好的时候,无论是谁都能做点生意,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,但现在是真正拼实力的时候了”。
陶瓷上游剧烈洗牌
供应商面临四大挑战
综合各个领域不同类别的供应商总结,当前陶瓷上游企业主要面临四大挑战:
挑战一:行业下行,市场“蛋糕”缩小。
中国建陶行业阔步发展了40年,陶瓷人习惯了过去高速扩张的行业红利,但近几年与上游息息相关的瓷砖产量迎来拐点——从高峰时期的100亿㎡跌落至60多亿㎡(2023年预计),产量缩减30%多,导致釉料、熔块、墨水、增强剂、添加剂等各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减少。
而对于机械装备类产品,过去全国每年新上生产线至少超过200条、300条,市场蛋糕巨大,每一家陶机装备企业都能够分一杯很丰盛的羹,但现在每年新上的生产线只有50条左右,甚至更少,不少缺乏竞争力的供应商面临没有订单的窘境。
广东一位釉料供应商表示:“与去年同期相比,我们今年的出货量至少下滑50%。”陶瓷上游市场“蛋糕”收缩,已成为不争的事实,为了寻求破局之道,也有企业想办法“做大蛋糕”,比如开辟海外市场、跨界进入其他行业,延伸业务范围等。
挑战二:供应商过剩,集中度提升。
建陶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,围绕着瓷砖产品的生产,上游有大量的装备、化工企业,下游有大量的经销商、渠道商,还有无数的包装、物流、广告、策划、培训等产业。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。随着瓷砖产能的大幅消减,近两年大量小微型装备、化工企业纷纷收缩业务,不少供应商开始转型退出陶瓷行业。
另一方面,各个领域供应商集中度逐年提升,特别是压机、窑炉、墨水、喷墨机等产品,市场已经高度集中,进入巨头和“寡头”时代。当然,集中度提升,对于头部供应商而言并非挑战,反而是一种机遇。
挑战三:价格战激烈、利薄如纸。
“挣的都是辛苦钱,现在供应商的利润都很微薄,甚至有的人本钱都要押进去。”一位陶瓷化工原料供应商说道,现在陶瓷厂为了降成本,针对同一种化工原材料,至少都有3-4家供应商同时供货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价格,减少成本压力,将价格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另一方面,现在不管是陶瓷原材料还是化工料,价格愈发透明,同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供应商的利润被大幅压缩。归根结底的原因是,原材料、化工料市场严重供大于求,在恶性竞争下,总有同行的价格更低。
挑战四:收款难、账期长。
许多陶瓷厂的款越来越难收,回款账期从数月拉长到6个月、甚至1年。有氧化锌供应商举例道,以氧化锌为例,当前的价格是1.5万元/吨左右,假设一家陶瓷厂一个月的用量是30吨,以往3个月的账期,供应商只需押款135万元,而现在账期在6个月左右都算良性了,一下子供应商就得多押款135万元。实际上,这对中小规模供应商的资金实力考验很大。
供应商所承担的风险也在逐年增大。不少供应商表示,“近年来一些陶瓷厂已变成‘空壳’,资金稍微周转不过来,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供应商。”
“今年,中小规模供应商的日子很难过,感觉身边就没有几个好过的。”佛山一位供应商表示,2022年不少同行踩到了“暗雷”,被牢牢地套进去了,要么拉砖,要么打折处理……不论哪种方式,被套的供应商都会元气大伤。
面对未知的市场风险,现在许多供应商选择了收缩业务,减少供货量,并对合作厂家进行筛选。有供应商介绍,现在拼的是硬功夫,需求在萎缩,风险在加大,只能通过收缩的方式控制风险,但也无法彻底规避风险。
致陶瓷企业:
善待供应商!
没有信誉的企业走不远
归然书院院长鲍杰军曾在《迭代》一书中提出:“供应链是一个生态系统,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支付信誉,善待供应商、服务商,为自己打造一个稳定而良性的供应链生态。”
陶瓷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树立这样的观点:供应商不是来赚你钱的,而是来帮企业赚钱的。优秀的供应商,不但质优、价平,而且服务好,创新能力强,是企业生产稳定、品质保证、资金可控的最大保障。
事实上,瓷砖行业许多的创新成果,首先来自于上游供应商的技术突破,如装备领域的数字化、自动化,材料领域的干粒、熔块、数码釉等。一家上游供应商取得一项重大技术成果,为什么选择与A合作而不是与B合作,这与企业的创新路径和供应链建设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未来的竞争,是供应链生态的竞争,如果供应链打造不好,企业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窄。特别是在企业危机、挑战真正来临的时候,或者原材料资源相对紧缺的时候,供应商优先保障的,肯定是支付信誉良好的优质客户。
对于瓷砖生产企业而言,虽然付款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,但无论企业多困难,都应该善待供应商,因为供应商与经销商一样,同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。只有让供应商活下来,并更好地得以发展,供应商才有持续创新的能力,才能为其提供更高品质、更低价格的产品和服务。
许多陶瓷企业的老板,拖欠货款觉得理所当然,拖久了、债多了,开始故意刁难供应商,想法设法拖欠,少还或者不还,如果供应商追债逼得太急,就换一批供应商重新来过。这样的行为,既是对供应商极大的伤害,也在严重透支着企业的信誉。一旦某家企业被供应商贴上“信誉差”的标签,企业的采购成本将会更加高企。
千万不要把供应商当作“韭菜”,想着一茬又一茬地收割。失去了信誉,无论企业做得再大,赚取再多的利润,终有一天使人人避而远之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建材业-集步科技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ancaiye.com/index.php/2023/09/14/%e6%9c%89%e4%bc%81%e4%b8%9a%e5%87%ba%e8%b4%a7%e9%87%8f%e4%b8%8b%e6%bb%9150%ef%bc%9f2023%e9%99%b6%e7%93%b7%e4%be%9b%e5%ba%94%e5%95%86%e7%9a%84%e5%9b%9b%e5%a4%a7%e6%8c%91%e6%88%98/